博物館不僅記錄時間
更存儲人類精神
是有生命的存在
······
12月8日下午
南山區學校開設博物館課程展示暨首屆研討會
在南山外國語學校(集團)科華學校舉行
活動中,參會嘉賓
參觀了各校博物館課程成果展示
並觀看8所學校情境式課程
南山博物館課程
2020年,教育部、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《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》,提出要着力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開發應用,拓展博物館教育方式途徑和建立館校合作長效機制。
南山區教育局在2018年6月,就出台《南山區中小學博物館教育課程指導意見》,《意見》中明確了各學校要根據博物館特色、館藏物品等,讓博物館課程成為國家課程的延伸和有益補充。為了更好地指導學校開展和建設博物館課程,南山區教育局還明確了博物館課程建設的基本理念、組成要素和表達方式。
開設博物館課程,打通課內—課外、學校—社會、中小學—高校的學習壁壘,以學生立場、生活視野、故事表達為理念,線上與線下融合,虛擬與現實交錯,讓學習在自主實踐中真實發生,加強了學生的核心素養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。通過區教育局的有效引領和各學校的實踐探索,部分學校的博物館課程還榮獲“2019年深圳好課程”稱號。
依託博物館課程
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
也取得一定成效
拓展學校教育時間、空間
充分利用博物館場地、資源和研究人員,利用活動課、4點半課程等時間開展學習,提升學習品質。
開發博物館系列活動課程
圍繞博物館的特色開發出學科特色的歷史、藝術、地理、生物、科學、外語等不同內容的課程。
構建線上-線下混合式學習的博物館網絡教育
創新博物館學習方式
利用微信小程序、無人機、無人車等感知新技術和新裝備開展體驗式、 項目式學習。
形成“博物館+”的新課程形態
以博物館進校園、“博物館+”研學、博物館科研、戲劇、創作等方式。
打通學習壁壘
打通課內—課外、學校—社會、中小學—高校的學習壁壘,以融合為特徵的教育走向文化實踐。
豐富“712”評價體系
在多維評價的基礎上強調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和即時反饋,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分享。
探索館校合作共建模式
以博物館進校園、“博物館+”研學、博物館科研等方式開展館校共建。
成為學校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的抓手
以優秀項目示範引領,推動區域課程建設,形成區域統籌的課程生態。
會上,參會領導
向16所南山區博物館課程基地學校
頒發證書
南山區博物館課程基地學校名單
(排名不分先後)
南山外國語學校(集團)科華學校、文理實驗學校(集團)文理學校、荔香學校、蛇口育才教育集團太子灣學校、南頭城小學、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(南山)實驗一小、南油小學、珠光小學、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、西麗學校、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學校、南山區第二實驗學校、大新小學、陽光小學、赤灣學校、前海小學。
未來
南山還將博物館課程基地學校
增加至20所、覆蓋到高中
夏育華強調,無論是文化基礎,自主發展、社會參與三個方面,還是人文底藴、科學素養、學會學習、健康生活、責任擔當、實踐創新的六大素養,都能夠從博物館課程中去展示、去體現、去培養,希望未來能夠將博物館課程覆蓋到更多學校。
來源:南山教育
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
往期精彩推薦
《求是》雜誌“紅旗文稿”:南山區勇做科技創新弄潮兒
帥!暖!燃!南山“磚”們演繹的這首MV,唱出了你我的心聲
南山這個大賽,讓日本企業與深圳結緣
本條微信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,如侵犯到您的權益,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。